
錢不是萬能的,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。很多家庭矛盾都來自財務問題,說白了就是缺錢,似乎永遠都缺錢,掙多少錢都不夠花。
財務自由成了許多人可望不可即的夢。什么時候才能做到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呢?這個目標于所有人來說都是永遠無法實現的。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,而人的收入是有限的。
收支的差距不是唯一的問題,還有價值觀、目標追求和自我約束的問題。財務自由不是你想買什么就買什么,而是你不想買什么就不買什么。如果你月收入是5000,你卻偏要去買那個20萬的包,那誰能幫你?
網上有報道,在90后里做了一個財務狀況調查,發現不僅很多人存款為零,還有很多的欠債,平均負債12萬。大部分年輕人不存款,已經習慣了遇事向父母伸手。花起錢來大手大腳,不管口袋里有多少錢,目標盯著名牌,認定貴的一定是好的,完全不去考慮父母一個月掙多少?父母看病養老需要多少?
2009年第一屆雙十一,天貓交易額是5000萬。12年后,2020的天貓雙十一成交額達到了4982.18億元,各電商成交總額破7747億。真的是大家都有錢了嗎?顯然不是。不是富翁多了,而是負翁多了。沒錢怎么辦,借啊。有人給他們準備了“花唄”,“借唄”,信用卡,網貸……借錢神不知鬼不覺,手機一點,衣食住行全有了,然后呢?
根據披露的數據,螞蟻集團有10億+個人用戶,8000萬+商家用戶,數字支付交易規模118萬億(**寶),微貸科技平臺貸款余額中消費信貸1.7萬億,經營者信貸4000億(花唄借唄等)……
這是罪。他們正在通過大數據培養孩子們享受生活的超前物質欲望。對還沒有走出校門的學生下手,精準地將高利率的貸款送到孩子們面前,讓年輕人在沒有賺錢能力的時候,一次又一次掏空家長們的口袋。
超前消費,是指在超過收入能力的情況下將今后的收入提前到現在支出。這種消費看起來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,但卻留下巨大隱患。把人引到坑里去。享受著花錢的快感,還錢時就傻眼了,怎么要還這么多?最慘的是你還不上高利貸,被追殺,利滾利讓你痛不欲生……我們常常看見報道,一些年輕人因為還不起欠債,被人追債,無奈地走上了自殺的道路。
如今社會上的拜金主義日益嚴重。這是社會極大的不穩定因素,為社會“失控”埋下了危險。
所羅門說:人莫強如吃喝。論到吃用、享福,誰能勝過我呢?這也是虛空,也是捕風。(傳道書2:24)
不會控制自己的錢財和欲望,也一定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。拜金,拜物,也是一種拜偶像。因為你的財寶在哪里,你的心也在那里(馬太福音6:21)。
之所以貪戀物質,追求過度消費,是因為沒有信仰,沒有安全感,精神上空虛,目光短淺,胸無大志。一個真正有信仰,有精神追求的人,在物質享受上是淡漠的,是能夠掌控自己的物質欲望的。
所以,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,就如淫亂、污穢、邪情、惡欲,和貪婪(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)。(歌羅西書3:5)
人的罪性決定欲望無邊,靠人自身很難節制。有了信仰,就有了心靈的約束,有了對未來的盼望,不會再把物欲享受當成生活唯一目的,取而代之的,是精神的需求,敬虔的生活。
經上記著說: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話(馬太福音4:4)。叫人活著的乃是靈,肉體是無益的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,就是生命(約翰福音6:63)。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(腓立比書3:8)。
財物自由不是你想買什么就買什么,而是你不想買什么就不買什么。約束心靈的有效手段是信仰。傳福音,拯救失喪的靈魂,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使命。讓我們從自己身邊開始,從自己的家庭開始。
——原文標題《財務自由不是你想買什么就買什么,而是你不想買什么就不買什么》,編輯時有變動
TAG:財務 自由
【作者簡介】
雁子:曠野呼聲作者、主內詩人、作家、音樂人。
贊助商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