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:約5:1-15
1 這事以后,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,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。
2 在耶路撒冷,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,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,旁邊有五個廊子。
3 里面躺著瞎眼的、瘸腿的、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。(注:有古卷在此有“等候水動,
4 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,水動之后,誰先下去,無論害什么病就痊愈了。”)
5 在那里有一個人,病了三十八年。
6 耶穌看見他躺著,知道他病了許久,就問他說:“你要痊愈嗎?”
7 病人回答說:“先生,水動的時候,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;我正去的時候,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。”
8 耶穌對他說:“起來,拿你的褥子走吧!”
9 那人立刻痊愈,就拿起褥子來走了。
10 那天是安息日,所以猶太人對那醫好的人說:“今天是安息日,你拿褥子是不可的!”
11 他卻回答說:“那使我痊愈的對我說:‘拿你的褥子走吧!’”
12 他們問他說:“對你說‘拿褥子走’的是什么人?”
13 那醫好的人不知道是誰,因為那里的人多,耶穌已經躲開了。
14 后來耶穌在殿里遇見他,對他說:“你已經痊愈了,不要再犯罪,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。”
15 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,使他痊愈的是耶穌。
“畢士大池”,意為恩惠的房子,滿有慈愛與憐憫的居所。
這名字與池水的一特殊功用有關聯,據傳有天使按時下來攪動池水,當水動的時候,誰先跳入池中,無論害什么病都可得痊愈。
正因如此,這里成了“絕癥候診室”,許多無望的病人在此聚集,希望水動的時候,自己能成那一位幸運兒。
事實是這樣的嗎?當耶穌來到池旁,所看到是廊子中躺著瞎眼的、瘸腿的、血氣枯干的許多病人,還有一個雖沒有提及患什么病,但就三十八年時間就很慘了。
為什么“恩惠的房子”不見恩惠,只見病痛?也許你會說,是水還沒有動。
想象一下水動的情形吧。當水動的時候,為了爭取第一個跳入水去獲得醫治,眾多病人肯定不惜相互傾軋,相互扭打,喊聲、哭聲、咒罵聲充斥空中,那混亂的場景一定慘不忍睹。第一個跳入水的人,固然得了醫治,成了幸運兒。可是有誰會為他喝彩與祝福呢?他的醫治意味著他人要等下一次,而下一次又會是什么時候呢?有誰能明白他們的痛苦有多深?絕望有多大?這恩惠之家,此時豈不成了名符其實的悲慘之家嗎?
造成這一場景,是因為這些人,把所有的希望放在“地方”和“天使”身上。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,看似是池子、是天使帶給那“幸運兒”醫治,實際上天使是服役的靈,聽候神的差遣。
神差遣天使下來,攪動池水以醫治人,藉此無非讓人知道神是又真又活,樂意向人施恩的那一位。可是人卻只把目光集中在神施恩使用的“地與人”之上,忽略了施恩之神的本身,這種信仰上的本末倒置,何等可悲。
如若這些人透過這池子,將尋求的目光轉移到神身上,那結果又會是什么呢?
曠野中的百姓曾經因著仰望那舉起的銅蛇得蒙著醫治,可后來敬拜銅蛇的行為卻是惹神發怒。
過去的那些人如此,現今很多的基督徒不也是這樣的嗎?他們對圣地、圣物、圣人瘋狂崇拜,卻是忽略了神自己。他們在意神所使用的人與地方,卻忽略了神的本身,有了病痛,把希望寄托在那神曾使用的人或神曾顯能力的地方,豈不知神愿意做他個人的救主,何等可悲!
記得,曾有一肢體患病時,打開電話,要求找人禱告。我說:“你可以自己禱告的。”他的回復是:“不,不行的,你一定要幫忙我找到那些有禱告恩賜的人。”
還有人一旦家庭些許的變故,他們想到的也是去找“禱告公、禱告婆”之類的。
我不否認,神會使用一些人,藉著他們流露神的作為、彰顯神的能力。但他們只是神的用人,絕不是神。
惟愿我們的信仰都能棄絕對圣地、圣物及人的崇拜,單單將目光定焦在主耶穌基督的身上。遵從經上的勸勉“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,……那忍受罪人頂撞的,你們要思想,免得疲倦灰心。”(來12:2-3)
贊助商鏈接